高校后勤服务企业的财务管理对策
作者: 王 敏 编辑:admin 财会通讯 发布时间:2007-12-23 点击数:1495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  长期以来,高校后勤服务体系对高校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但是,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高校后勤服务体系与当代高等教育的需要已不相适应,甚至给高校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成为 ...
  长期以来,高校后勤服务体系对高校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但是,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高校后勤服务体系与当代高等教育的需要已不相适应,甚至给高校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此,高校后勤服务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高校后勤服务体系改革应实现后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根本转变,体现财务目标与会计目标的一致性。财务与会计是两个并行的经济范畴,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财务的性质是本金投入与收益活动,会计的性质是价值信息系统。”会计的目标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财务管理目标是使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只有实现两者一致的目标才是最恰当的财务管理目标。高校后勤服务体系改革也应符合现代企业契约关系理论,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契约关系论者认为,现代企业是利益相关者的契约关系集合体,包括投资者与经营者、经营者与员工、债权人、消费者及供应商等多重不同层次的契约关系,企业不再被视为是股东实物资产的集合体,而成为一种处理企业的财富创造活动中投资主体间相互关系的法律框架结构。因此,契约各方都应关心企业的长远利益,而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是契约各方利益(而不仅仅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高校后勤服务体系改革还应对相关者利益者进行考核的指标简单实用,便于操作。按照层次性要求,对相关者利益进行考核的指标体系由总目标、分部目标和具体目标组成。总目标是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具体目标包括后勤服务体系社会贡献率、就业增长率、职工参加社会保险比例、职工人均收入及收入增长率、学生平均宿舍面积和绿化面积、学生平均消费额、资本保值率、收入利润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销售增长率、投资报酬率等等。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后勤服务体系逐渐从学校这个母体中剥离,组建的高校后勤服务企业已开始运行。但在建立高校后勤服务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后勤实体的主体资格不明导致服务对象不明。在后勤服务企业下属部门中,有的独立法人实体,虽划归后勤服务企业,但实质上是独立的,也不是学校的下属单位;还有些原来没有在工商部门登记的部门,与学校剥而未离,也不完全属于后勤服务企业。这就造成后勤服务企业的主体资格不明确,运行难规范。二是产权不清晰导致资产管理混乱。后勤服务企业所管理、使用的资产,产权大多属于学校。这些资产有的后勤服务企业已入账,有的则在学校入账,导致后勤服务企业的账面资产情况反映不全面。另外,在后勤服务企业组建过程中,绝大多数高校都未明确界定后勤服务企业的资产范围,原后勤部门的历史债务也未在学校与后勤服务企业间进行分割。这使后勤服务企业产权不明晰,资产管理混乱,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三是组织形式不明确导致核算难。后勤服务企业产权不明晰,导致其组织形式不明确,难定位。这个现象在实施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高校普遍存在,给高校后勤服务企业的会计核算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和不可操作性。四是会计核算不能准确反映后勤服务企业的经营状况。由于后勤服务企业经营管理的多样性,各内部经济实体又执行不同的会计制度。这样,一个后勤服务企业存在两种会计制度并存、两种财务管理体系并重的现象,致使会计报表无法合并,各经济实体的经济核算结果无法汇总,不能完整地体现后勤服务体系的运行情况。
  基于此,笔者认为,应加强高校后勤企业的财务管理,具体而言:
  首先,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财务管理体制。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在改革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是一种必然,关键是要提高对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认识,转变观念,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把包括财权在内的自主权下放到后勤服务企业,实行事企分开,明晰产权,加强成本核算,建立起“独立法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财务管理体制。
  其次,明晰产权,理顺学校和后勤服务企业的产权关系。明晰产权是高校后勤剥离后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后勤服务企业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继续经营,资产的所有权应归学校。后勤服务企业只享有资产的经营权、使用权。在办理资产划拨手续时,后勤服务企业应配合学校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对现有资产清查核实,按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办理好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申报审批手续和资产评估、产权登记手续。学校财务处应凭产权契约进行有关账务处理。
  第三,根据高校后勤服务企业的特点明确其财务管理目标。制定高校后勤服务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应遵循如下原则:(1)总体目标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高校后勤服务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为高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服务的方向。高校后勤服务企业的总体目标应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财务管理目标应服务和服从于这一总体目标。高校后勤服务企业采用企业模式和市场机制,主要是为了改善办学条件,改进服务质量,减轻学校负担,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而不是为了营利。高校后勤服务体系作为高校育人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同样肩负着社会责任。因此,其在提供产品和服务时,要坚持“保本经营”策略,既考虑经济利益,又注重社会效益,当两者出现矛盾时,首先要考虑社会效益。这种公益性是决定后勤服务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极为重要的因素。(2)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并不断提高投资利润率。高校后勤服务企业的资产绝大部分是改革后由高校采用投资划拨等方式转移过来的,高校作为这部分国有资产的代理人,是后勤服务企业的大股东。因此,后勤服务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应“做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保障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投资利润率。” (3)最大限度地考虑学生消费群体的利益,追求学生满意度最大化。高校后勤服务企业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在校学生,市场稳定,潜力巨大。但学生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大多生活俭朴,消费水平低。高教体制改革后,国家和高校采取发放助学贷款、提供奖学金和勤工助学岗位等多项措施确保在校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确保优秀学生不因生活困难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大学生提供低价优质的服务,是教育管理部门、高校和社会公众对高校后勤服务企业的一致要求。因此,高校后勤服务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应最大限度地考虑在校学生消费群体的利益,追求学生满意度最大化。(4)实现员工利益最大化。高校后勤服务企业长期实行“微利服务、保本经营”策略可能导致两个问题:一则缺少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等生产要素的继续投入,以致始终离不开国家和高校的扶持;二则员工薪金收入难以达到高校员工的增长水平。在高校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后勤服务企业员工的收入水平已不同程度地低于教师的平均水平,差距还有逐年拉大的趋势。收入的过分悬殊既不符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也不利于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后勤服务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要体现员工利益最大化的要求。
————
    参考文献:
[1]陈志斌:《新时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与管理创新及实用规范制度全集》,华夏音像出版社2005年月4版。
[2]王馨:《浅谈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财务核算》,《事业财会》2002年第4期。

责任编辑:admin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