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其他论文
中联重科并购危情[3]
作者: 孙锐艳 新理财 发布时间:2009-07-14 点击数:5447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大举并购的背后,公司未来发展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中联重科目前迎来了最关键的艰难时刻。

资料显示,截至 2008 年6 月30 日,CIFA 总资产约为335,88 百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6.38 亿元),其中净资产约为76.33 百万欧元(约合人民币8.27 亿元),负债约为259.55 百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8.11 亿元),负债率高达77%。

  财务人士分析认为,目前虽尚无法准确评估未来CIFA 并入中联重科后的费用率变化情况,基于CIFA2007 年的资产负债率与显著高于国内水平的人工产出效率,在不改变当前的生产体系的背景下,短期内CIFA 的销售净利率显著提升将具有较大的难度。欧洲主要国家在经历十年房地产繁荣后,房价也开始出现下跌,导致相关国家金融机构盈利下降、坏账上升。

  高额溢价收购的CIFA公司经营成果很不容乐观。根据中联重科2008年报显示,CIFA公司报表是合并在中联重科香港子公司——中联重科(香港)控股有限公司里的,中联重科(香港)控股有限公司2008年亏损6398万人民币。

  三年后风险高于联盟者

  如前所述,欧洲混凝土机械市场持续低迷,那么可以预见中联重科将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而作为收购联盟的弘毅投资公司、高盛和曼林达基金却并无此担忧,而由于与上述三公司的回购权协议,将有可能进一步加剧中联重科的财务危机。

  在本次收购中,共同投资方合计支付的2.71亿欧元(2.515亿欧元收购款+0.195亿欧元交易费用),其中,中联重科出资1.626亿欧元,收购完成后占有CIFA公司60%股权,另外1.084亿欧元由弘毅投资公司、高盛和曼林达基金共同出资,上述三家公司分别占CIFA公司18.04%、12.92%和9.04%的股权。

  其实,中联重科与弘毅合作,最早可追溯到2006年。

  2006年4月30日,中联重科第二大股东深圳市金信安投资有限公司与弘毅控股子公司北京佳和联创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共同签署的股份转让协议,深圳金信安投资将其持有的中联重科8030万股社会法人股以人民币3.41元/股,共计2.74亿元转让给北京佳和联创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同一天,湖南国资委将中联重科控股股东的长沙建机院的8%的股权转让给了与弘毅投资旗下的智真国际有限公司。

  同年7月4日,北京佳和联创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将其持有中联重科的15.83%股份转让给佳卓集团。

  佳卓集团、智真国际有限公司、北京佳和联创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为一致行动人。

  据中联重科2008年9月2日公告,佳卓集团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公司股份,在2007年11月10日至2007年12月31日,减持公司股份为717.868万股,占总股本比例0.9439%,在2008年7月25日至2008年9月1日,减持公司股份为119.9582万股,占总股本比例0.07886%,本次减持后仍持有公司16836.0708万股股份,占总股本比例11.07%。

  根据公告减持时间段,中联重科股票的加权均价为49.42元,由此推算,佳卓集团此番套现额度在4.55亿元左右。

  如以2008年11月21日中联重科的收盘价14.22元计算,佳卓集团持有中联重科股权的市值为23.94亿元。加上之前套现的4.55亿元,是此前成本2.74亿元的10倍以上。

  2008年1月,中联重科考虑收购CIFA。此后不久其董事长詹纯新邀请弘毅投资作为共同投资方一起来做这个收购。弘毅又邀请了高盛参与。后者不仅提供投行服务,而且有相当多的国际并购经验。而作为收购贷款资金的主要提供者——国家进出口银行又把曼达林基金推荐给了中联重科。虽然弘毅的团队基本上都是海龟,但中联重科并购CIFA是其参与的首单跨国并购。

  但相较于中联重科承受的风险,中联重科的三个共同投资方要小很多。

  在收购时,中联重科与上述在三个共同投资方签署的《共同投资协议》中,本着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总体原则,共同投资方向中联重科承诺所持目标公司股权锁定三年、之后不向竞争对手转让所持股权。同时,中联重科与共同投资方相互约定 “买入期权”、“卖出期权”。具体约定如下:

  其中共同投资人“卖出期权”约定为:锁定期之后,每一共同投资人均可经提前四个月书面通知,要求中联重科收购其在CIFA 的全部权益,共同投资人行使“卖出期权”时CIFA 公司估值,以当时CIFA 的EBITDA 值为基础,乘以一定的倍数。该EBITDA 倍数,是此次进入CIFA 时的倍数与退出时中联重科二级市场交易的倍数的中间值(但不低于此次进入的倍数)。但共同投资人行使这一权利时不得摊薄中联重科股票的每股收益,且中联重科不承诺任何收益保底条件。

  如果目标公司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三个连续会计年度发生净损失,共同投资人有权要求中联重科收购其在CIFA 的全部权益 ( “特别卖出期权”)。 该时目标公司的估值,由双方认可的独立第三方评估作出。

  同时,中联重科拥有对应的“买入期权”。

  依据上述《协议》,不管三年后CIFA经营情状况如何,对于弘毅等三个共同投资方的投资都极具保障性,如果CIFA三年后业绩良好,回购价高于进入时的EBITDA 倍数,那么回购价将高于进入时买入价,三个共同投资方可稳获投资回报;当CIFA三年后业绩下降时,因回购时采用高于进入时的EBITDA 倍数,三个共同投资方的损失肯定会小于中联重科。

  而对于中联重科却是另外一番情景,当三年后CIFA业绩良好,因为必须高价回购,这样投资收益要让利于三个共同投方,如果CIFA三年后业绩下降,中联重科方面不仅要承担盈利水平下降的风险,同时还必须用约1.084亿欧元回购股权,如此这样,将进一步加剧中联重科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已开始凸显

  在去年,中联重科连环收购了CIFA公司、陕西新黄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华泰重工等一系列公司,通过中联重科2008年报我们发现,公司大举并购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

  公司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然而,快速扩张的行为没有创造出预期的价值。中联重科收购CIFA公司是其去年最大规模的收购,通过上文所述我们看到这给中联重科带来了超出预期的沉重负担,中联重科收购的另外一家公司陕西新黄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已更名为陕西中联重科土方机械有限公司)在2008年亏损4377.07万元。

  中联重科财务状况出现恶化迹象。根据年报显示:中联重科2008年末仅短期借款较2007年增长了458%,达到46亿元,短期偿债需求增加迅速。而反映公司短期偿债能力的相关指标却未有改观,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从2007年的1.42降为1.08,降幅达24.4%,速动比率也下降了18.4%。中联重科2008年末资产负债率高达76.89%,银行借款、保理借款以及长短期债券金额达到103.88亿元,较年初增长787.44%;其中仅银行长短借款及保理借款就达83.99亿元,较年初增长617.54%。 经济增速放缓导致资金紧张,而大肆扩张的中联重科现金流更是进一步吃紧。2008年中联重科实现经营活动净现金流3.13亿元,同比下降32.03%,若剔除政府补贴三线企业的退税1亿元,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下降幅度更大。而这一趋势在2009年更为严重,2009年一季度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仅为-6.43亿元,使原本缺钱的中联重科更缺钱。

  公司盈利能力下降,偿还巨额债务尤其是短期债务所需的大量资金只有通过迅速提升经营业绩、创造高额利润来实现,而中联重科2008年的盈利能力指标呈明显下降趋势。2008年的营业毛利率为27.36%,同比下降4.42%;经营净利率为11.58%,同比下降22.06%;这一趋势在2009年也没有得到好转,从2009年一季报来看,营业毛利率降为25.16%,较2008年水平下降8.04%,经营净利率仅为8.55%,较2008年水平下降26.17%。

  已深陷并购危局的中联重科又开始将希望寄托于资本市场, 4月21日,中联重科抛出一个定向增发方案,此次计划再融资额高达近56亿元,消息一经公布,公司股票即以大幅跳水作出回应。中联重科能靠定向增发破解并购危局吗?本刊将继续关注其定向增发方案。

Total:3123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