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责任会计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07-01-11 点击数:3209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和经济理论的不断发展,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一个新兴的会计分支学科应运而生。社会责任会计的出现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在西方国家,政府通过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来加强对企业经济行为的干预,社会大众也开始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和经济理论的不断发展,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一个新兴的会计分支学科应运而生。社会责任会计的出现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在西方国家,政府通过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来加强对企业经济行为的干预,社会大众也开始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但是,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在我国仅经历了十几年的历史,理论研究尚不十分成熟。本文在回顾社会责任会计理论发展的同时,对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 核算原则 社会效益 一、 推行社会责任会计的必要性 发展中国家往往因为经济发展的压力而一味扩大生产、积累财富,却造成资源破坏、生态不平衡的恶果。社会责任会计是在西方“工业文明”产生的负效应使生态环境受到污染,社会各界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的背景下,于 20世纪60、70年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会计学分支学科。社会责任会计是指把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当作社会责任, 并以此为中心, 采用会计特有的方法和技术, 对企业主体的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贡献和社会损害进行反映和控制的会计。社会责任会计是财务会计发展的一它的出现改变了企业单纯的功利主义经营观念,突破了以利润为中心的传统会计模式,提出了自然资源补偿,人类生存环境保护等问题,并将这方面的费用作为会计核算的常规项目,正式纳入核算体系之中,是企业社会责任同传统会计学的有机结合,是会计学在社会学、环境科学、生态学、伦理道德学等方面的渗透。在当前我国资源储量衰减、环境污染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推行社会责任会计势在必行。 我国实施社会责任会计的紧迫性主要体现在:(1)我国目前环境资源的现状所迫.我国以"地大物博"著称世界,自然资源丰富,环境条件优越.近年来,由于我国加快发展步伐,无暇顾及环境问题,导致自然资源过度开采,污水废气肆意排放,环境污染严重.针对这种局面,如何合理高效利用有限资源,认真治理污染已迫在眉睫。社会责任会计要求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履行保护环境、消除污染等社会责任,将企业的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统一起来,做到提高经济效益与提高生态效益并重,是人类面临社会发展和生态承载能力矛盾而不得不做出的选择。(2)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形象、信誉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的经营情况是成正比的。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这就要求企业需要考虑股东以外其他社会集团的利益,而不应仅将谋求最大限度的企业收益作为企业的经营目标。社会责任会计体系的建立,不仅会极大地促进传统会计观念向现代会计观念的转变,而且会有助于企业协调好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在全社会发挥会计信息的服务功能,彻底实现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召回社会诚信。因此,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是社会公众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二、 社会责任会计产生的背景 二战以来,西方科技突飞猛进,生产技术迅速发展,一些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忽视社会和公共利益,疯狂掠夺自然资源,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社会公害严重、环境状况日益恶化,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使公众对企业产生了极大的不满。要求企业在追逐利润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承担起如改善生态环境、对社会福利的贡献、注重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活动等社会责任,并要求企业运用会计特有的技术和方法,对其经济活动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进行计量和报告,使企业行为能够置于社会监督之下。 同时,随着社会持续不断的进步和现代经济理论的发展,会计学逐渐地与现代经济理论相融合,使得许多新兴的会计理论得以产生。社会责任会计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1968年美国会计学者戴维•F•林诺维斯在《会计杂志》第11期上发表了题为“社会经济会计”一文,揭开了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序幕。 我国经济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同时对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我国政府在上世纪90 年代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们必须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社会责任会计体系的产生与建立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 虽然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在我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对企业给社会带来的效益和损害进行全面而充分的反映和控制的可能。如已经颁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环境保护法》、《产品质量法》、《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为规定社会责任会计的内容提供了依据和考核评价标准。西方社会责任会计的理念和方法为建立我国社会责任会计提供了有利的借鉴。国家作为宏观经济控制,通过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公众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规范企业经济行为,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的社会责任和技术水平等措施,必将对促进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的建立和完善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 三、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框架 社会责任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它的会计理论结构同样是由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原则和会计要素所组成的。 1.社会责任会计的会计要素 传统会计理论的六大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在社会责任会计体系中得到了演化和创新,形成了社会责任会计独立存在的概念体系。具体包括:社会交易、社会资产、社会负债和社会损益。 社会交易表示一个企业对社会环境资源的应用和提供程度。因为环境资源是人类共享的社会资源,一个企业或个人对环境资源的利用和提供程度,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其他社会组织或个人的绝对利益或相对利益。所以社会责任会计就必须首先计量和报告这种交易。 社会资产指未来能给社会提供利益的经济资源。它可以是有形的,如为治理“三废”而购置的固定资产;也可以是无形的,如为提升职工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而进行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等。 社会负债指将一个固定的或可以确定的日期要用现金、劳务或其他资产予以偿付的那些对企业提出的要求权。 社会损益是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的总称,指企业通过自己的经 营活动给社会造成的损失或所做出的贡献。一般用来测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业绩。 2.社会责任会计的会计假设 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假设与传统会计的四项基本假设相同,但由于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对象的特殊性,使得“货币计量假设”发生变化。即社会责任会计以货币计量为主,还必须同时结合劳动量、实物量和其他的计量手段,并在必要时引进价值判断,因而,货币计量假设将会由多种计量单位并存假设所取代。 3.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原则 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除遵循传统会计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客观性、谨慎性、重要性、及时性等一般性原则外,还应遵循其特殊性原则。如社会性原则、政策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充分揭示原则和一致性原则。社会性原则要求企业站在整个社会的角度,而不是自身的角度来反映经济活动,对企业进行考评,在核算中应把社会净贡献作为首要指标;政策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时要体现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要求;一致性原则要求社会责任会计不仅对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的会计选择要保持前后会计期间纵向上的一致,而且对社会责任会计的内容、计量形式和报告要素也要保持企业间横向上的一致。 4.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 会计计量是会计工作的核心内容,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前提和基础。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就是为了将涉及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收益等四个主要核算内容作为会计要素加以正式记录并列入会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由于社会责任会计所要计量的对象往往无法货币化、数字化,因而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有着大量的创新。社会责任会计的这一方法体系包括客观历史成本与主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间接评价法、社会公证法、预防成本法。在这一方法体系下还可以采用许多创新方法,如投标博奕法、无费用选择法等。 四、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发展趋势 1.建立我国社会责任会计制度。由于社会责任会计从出现到今天只有短短20多年的历史, 目前各国对其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实践和摸索阶段,还没有一个国家拥有一套非常完善的社会责任会计制度。国家作为宏观控制者,为了规范经济行为,保护公众利益,就必须设立相关的会计科目及核算办法,将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与监督列入会计法,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使社会责任会计有法可依。其次,完善会计准则。将涉及社会责任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成为必须披露的内容,使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增强实务的可操作性与统一性。再次,建立健全会计制度。会计制度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社会责任原则进行设计,使社会责任会计具有可操作性,便于会计人员掌握。 2.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目前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是公司的财务状况。为了加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我国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应当与国际接轨充分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这一披露体系应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1)披露内容和披露形式的制度化和规范化。(2)披露手段和披露时间的信息化和适时化。(3)披露风格和披露形式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3.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会计报告模式。 社会责任财务报告是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信息的最主要方式,目前在国际上还不成熟,主要做法有3种:一是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对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加以反映;二是在财务状况说明书中加以说明;三是设计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表,如社会资产负债表、增值表、环境损益表等。鉴于我国的国情,可以采用由粗到细,由简单文字叙述到独立报表列示的逐步过渡过程,即首先初步建立一套相应的法规,对企业应揭示的社会责任的基本内容、计量方法和对外报送形式做出有关规定,逐渐使企业自觉的守法、执法,自觉向社会披露有关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其次在报告的具体形式上,则先通过文字叙述方法在表外以附注形式披露,逐步过渡到以货币形式编制独立的社会资产负债表、社会收益表,再辅之以文字说明的形式披露有关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张淑焕,推行社会责任会计 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企业经济,2005,(10). [2] 王莉华,论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会计.商业研究,2003,(16). [3] 王雪芳,殷筱琴,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体系的理论框架研究.财会通讯,2004(8). [4] 蔡昌,论社会责任会计.四川会计,1998(10). [5] 侯日敬,浅谈企业环境责任会计.财会月刊,2003(1).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