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2-07-03 点击数:3491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 财政部从1999年以来已连续13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先后22次向社会发布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从日前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二十二号)看,近年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总体上有所提高,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
 财政部从1999年以来已连续13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先后22次向社会发布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从日前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二十二号)看,近年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总体上有所提高,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然较为普遍,少数企业甚至存在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行为。会计信息失真不仅影响到投资者和债权人等的经济利益,而且影响到经济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严重制约了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因此,有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成为我国会计界、经济界乃至我国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内涵及分类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内涵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质量不符合可靠性、相关性的要求,不能客观反映经济业务的实际发生情况,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不能如实了解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分类

    在会计工作中,会计信息失真有“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和“非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如表1所示。采用这种分类方法,能够有助于区分不同类别的会计信息失真,并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违反我国统一会计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会计信息失真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技术性会计信息失真,二是舞弊性会计信息失真。

    在本文中,笔者仅对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进行研究,深入讨论对技术性会计信息失真和舞弊性会计信息失真的规范和治理。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一)严重损害广大投资者、债权人的经济利益

    投资者和债权人往往以企业的会计报表了解相关财务指标,并衡量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失真的会计信息严重影响投资者和债权人做出正确决策,导致投资或贷款难以收回,投资者不能获取目标利润,债权人失去贷款本金及利息,给投资者和债权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使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企业失去信心,投资者不愿继续给企业投资,债权人不愿继续贷款,企业经济活动无以为继,最终只有破产倒闭。

    (二)导致泡沫经济的产生,阻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会计信息是国家制定经济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的依据,会计信息失真会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做出正确决策,导致经济调控失灵和社会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搅混了资本市场,进而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阻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三)严重损害企业形象,甚至会危及企业生存

    企业会计信息造假会降低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继而对企业生产的产品产生怀疑,转向购买其他企业生产的产品,这就造成企业产品销售困难,资金难以回笼,导致企业经济活动不能正常运行,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四)成为个别人以权谋私的遮羞布

    个别人员通过作假账,发布虚假会计信息,使得部分违法违规的行为得以蒙混过关,如人为调节企业收入,造成企业收入失真;虚增或虚减利润、虚列投资收益或损失、虚假负债等调节利润、盈余,造成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损失;非正常开支造成公司决策失误等。由此也助长了行贿受贿、贪污腐败、侵占公款公物等现象屡有发生,严重危害到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

    (五)导致国家税收和资产的大量流失

    当前,我国税收的主要来源包括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和流转税。部分企业通过编造假账、虚列开支、填报坏账死账、盘亏、报废资产、隐瞒利润等手段,故意使账目收支不实、盈亏不符,资产由正变负,导致国家税收和资产的大量流失,也给税务部门的征管工作造成了极大困难。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一)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一个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关键要看董事会能否充分发挥作用。董事会的作用之一就是监督并保证企业的会计系统和审计系统向股东及外界披露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我国企业股权结构中国家股、法人股所占比重过大且股权高度集中,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作为国有资产的代理人,并不能真正行使资产所有权,从而造成了所有者缺位;加上中小股东股权过于分散,无力行使表决权,使得企业的股东大会实质上多为公司内部的董事和经理所控制,加之董事和总经理多由一人兼任,这使得企业董事会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内部人”手中。从会计的角度来看,当前我国会计人员的个人利益由公司决定,会计人员实际上已成为企业的“内部人”之一。因此,在这种缺乏有效内部监控机制的条件下,企业财务成了内部人的目标函数,并成为其直接操纵以反映其意图的工具。当经营者为了达到其特定的目的,往往就会直接指使或授意,虚构会计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所有者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

    (二)会计人员自身职业素质不高

    会计工作是以会计人员为主体的经济管理工作。能否做好会计工作,正确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财经法律、法规和制度,为决策者提供合法、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充分发挥好应有作用,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及职业判断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普遍与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不高有着密不可分的直接联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

    (三)内控制度不健全或者执行不到位

    2011年10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二十二号)显示,部分企事业单位财务信息方面的内控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到位表现为: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执行会计准则和制度不力,存在白条入账、假发票报账、会计账簿设置不规范、会计人员无证上岗、资产管理混乱、隐匿收益少缴税款、为获取银行贷款编制两套报表、编制虚假财务报告等状况。

    (四)外部监督不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泛滥

    根据会计法规定,税务、审计、财政、证监会、保监会、人民银行等部门都应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公司的会计信息实施检查监督。但是,税务部门以税收监管为职责注重税款的缴纳,忽略其他会计核算信息的监督;审计部门则重点对预算内的国有大中型公司和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审计,难以做到对所有公司进行全面性的监督;其他各个监管部门都缺乏配合,各自为政,很难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注册会计师由于从业人员还很少,力量不足,而且整体职业素质、业务素质不够,使得审计的质量难免遭到质疑。这些外部监督作用的弱化,使得会计信息造假者有可乘之机,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有发生。

Total:212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