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采油厂成本管理长效机制中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3-07-17 点击数:2156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 一、目前采油厂成本管理的问题及成因 1.成本管控的理念误区 一是成本控制的短期行为。采油厂推行的是年度责任目标制,因此,更多为短期利益,立足长远发展的成本投入往往被忽视。二是缺乏成本效益经营理念。传统成本理念,是以成本控制成本为主要手段,单一降低、节约方式为 ...
 一、目前采油厂成本管理的问题及成因

    1.成本管控的理念误区

    一是成本控制的短期行为。采油厂推行的是年度责任目标制,因此,更多为短期利益,立足长远发展的成本投入往往被忽视。二是缺乏成本效益经营理念。传统成本理念,是以成本控制成本为主要手段,单一降低、节约方式为目标的形式,以控代管,忽视了作业成本动因管理,不能解决深层次经营瓶颈。同时,将产量、成本视为对立的矛盾体,割裂两者相互支撑的经营关系。从分公司的角度分析,效益最大化才是根本,因此,采油厂应统筹产量与成本的关系,引入经济产量的理念,运用最优成本实现分公司最大的效益。

    2.财务预算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未根本改变

    财务预算是基于成本账面数据的预算管理,有前瞻性预警性弱、过程控制力差、不能准确评价等缺点。分公司近年虽致力于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的耦合,但以财务预算为核心的管理模式未得到根本改变。究其原因,一是预算的编制缺少科学的支撑。标准工作量与定额不完善,预算编制成了上下级博弈的战场,打足水分的业务预算,很难起到参考价值;二是缺乏及时有效的预算执行监控体系。以财务账面数据为预算监控手段,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仍然是两张皮,预算管理滞后于生产经营。成本源于生产,生产消耗成本,只有通过对业务预算执行全过程的监控,才能及时发现判断成本的驱动因素,提高管控水平。

    3.全员成本目标管理精细化程度不够

    一是目标体系不完善,目前全员成本目标管理主要依托财务指标的方式层层分解,然而成本形成动因往往受多重因素影响,需要多级管控,单一的指标体系难以对标。二是节点化的全过程管控模式未建立。成本形成因素纵横交错,单一的责任体系不能有效管理,节点化的管理模式是精细化的核心。三是基层成本管理作用发挥有限。采油厂的油气成本主要是围绕着井、站作业发生的,而作为成本管理前沿阵地的基层单位方法单一、意识淡薄,严重影响采油厂精细化成本管理进程。采油厂必须破解上述制约成本管理问题,打造一套成本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打造采油厂成本管理长效机制的途径

    1.建立成本效益体系

    (1)树立成本效益的经营理念。成本效益目标是用最优成本实现经济产量,核心是采油厂的管理层统筹产量、成本、效益三者关系,运用最佳成本的方式生产运行,实现生产型向经营型的转变。培育广大员工“大成本”的意识,每位员工都是成本管理的源泉与动力,激发采油厂广大职工的智慧,做好降本减费的同时,在技改、技术进步、管理创新、改善经营上多下功夫,由控制成本向管理成本转变,成为为企业增效的驱动力。

    (2)引入和坚持成本效益的经济评价。成本的投入与产出的效果必须经过科学的经济评价才能实现。一是重点项目的经济评价。重点费用如:注水气、信息化替代用工、措施作业等引入经济评价的方式,评价投入产出的效能,是实现最优成本的有效途径。以油井措施作业为例:以往措施作业以是否增油评价效果好坏,忽视了成本投入产出的联系。通过对措施作业的经济评价,计算出投入产出比、每十万产油量、措施经济有效率等经济指标。建立量化指标体系评价不同区块措施类型的经济效果,在措施作业方案前,预测成本效能与风险预测,优选效能最佳方案。二是探索区块为单元的成本效益评价。结合区块目标管理,立足区块的资产、油藏、工艺条件,理顺区块的产量、成本效益之间的关系,确认合理的成本结构与投入。依据区块自身的特点,制定各类财务与技术指标,建立成本与设备、生产之间的函数关系,量化控制。定期对区块的预算执行情况、投入产出比、人均油气当量、费用要素单耗等进行分析评价,实行控制型向成本管理型转变,通过对标提高区块经营水平。

    2.建立以业务预算为核心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业务预算是财务预算的基础,业务预算执行的程度会直接影响到财务预算的效果。业务预算与生产经营紧密相连,抓好业务预算的管理就是牵住了成本管理的“牛鼻子”。

    (1)标准成本体系的建设。标准成本建设意义重大,不仅为业务预算编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能为业务预算执行评价和分析提供“标尺”。标准成本建设不易贪多,以重点突出、易统计、易对标为原则。

    (2)业务预算全程实时监控。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全过程日清日结的监控体系,从源头对工作量、消耗量开始计量,归集到井站,发挥监督与控制作用。劳务结算:以井站为主体,从任务书、合同发出就通过业务预算监控进行,工作量的发出必须先在系统线上录入,工作量签证在现场实时录入、审核、核算无缝连接,不但反映成本的真实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标标准成本,实现业务预算的源头把控。材料消耗:通过建立采油厂—分队—班组—单井信息流转,由班组归集单井材料成本,形成每日材料费在单井真实消耗水平。

    (3)业务预算与生产计划联动。一是实行月度业务预算对接制度,并与生产会合并召开,生产计划下达同时下达业务工作量,以量入为出的原则统筹业务预算,形成并下达到业务预算监控系统。二是通过业务预算监控系统日清日结的监控,实现源头工作量录入,工作量达到临界值时进行预警,无业务预算原则上不能安排工作量。三是月度经济分析会,突出业务预算执行的准确性与符合率,剖析生产过程的问题与症结,落实责任,循序改进。督促采油厂部门、单位在生产安排上精心、精细的优化部署。

    3.建成标准成本三分两全的全员成本目标管理体系

    运用标准成本建立完善的成本目标体系,运用三分两全(分因素、分节点、分级、全员、全过程)进行过程管理,全面推进全员成本目标管理。

    (1)构建全员目标体系。运用预算管理与标准成本将指标分为两类,即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财务类指标主要有责任成本、吨油耗材等构成,适用于科室、分队;非财务指标主要有百米提液单耗、功率因数、泵效等构成,适用于分队与班组。

    (2)构建成本责任管理体系。按照全员管理的原则,采油厂员工人人参与人人有责。将37项费用分为三类(重要、关键、一般)分四级(采油厂、科室、分队、班组)划分。

    (3)划分节点,识别动因,制定措施。每个岗位识别工作过程所消耗的成本,分析成本形成的驱动因素,画出矩阵,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落实到岗位,编制成岗位手册。

    (4)建立井站差异化管理的反馈机制。通过业务预算监控与标准成本的实时对比,就能及时发现井站异常成本,由班组整理分析,自下而上反馈,逐级进行解决。例:班组发现某井百米提液高于标准成本指标,分析后认为是回压高造成,由分队整改解决;分析是因为抽油机功率不匹配造成的,则反馈物设科解决,以此类推,业务预算在井站建立起“消息树”,班组成为了成本管理的排头兵。

    打造采油厂成本管理的长效机制,是一件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上述观点是笔者长期以来从事基层生产一线财务工作积累的经验,结合采油厂工作实际进行的系统总结。因成本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的总结经验难免有遗漏和瑕疵,不足之处敬请指正,以便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