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免费论文 >> 会计论文
试论完善高校预算绩效考评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3-09-05 点击数:1611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近年来,高校教育经费增长迅速,但经费投入的方向和支出效益并不乐观。资金的使用缺乏应有的考核和评价,不重视资金的利用效果,造成了一面是资金浪费,一面是教育经费供给不足的怪相。因此,大力推进高校预算绩效考评体系的建立,不但能够完善财政公共预算体制建设,而且还能提高财政资 ...
近年来,高校教育经费增长迅速,但经费投入的方向和支出效益并不乐观。资金的使用缺乏应有的考核和评价,不重视资金的利用效果,造成了一面是资金浪费,一面是教育经费供给不足的怪相。因此,大力推进高校预算绩效考评体系的建立,不但能够完善财政公共预算体制建设,而且还能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管理效能。

  一、高校构建预算绩效评价的宏观背景

  1998年以来,我国以部门预算为核心的支出改革开始探索并完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2003年10月,十六届三中全会发布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财政部为进一步深化财政支出改革,提高教科文事业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制订了《中央级教科文部门项目绩效考评管理试行办法》。2005年财政部出台了《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预算支出的绩效考评。财政部《2009年工作要点》第二十五项重点工作“严格预算管理”中提出,扩大绩效考评试点范围,加快构建预算支出绩效考评机制。2009年6月财政部印发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统一指导全国绩效评价工作。这些制度对绩效评价的对象和内容、评价原则、评价方法和指标以及工作程序做了阐述,为高校顺利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高校执行预算绩效体系的微观环境

  (一)近年来,各地市财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探索预算绩效评价,在理论研究、制度建设、评价试点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2001年首先在湖北省首先开展小规模试点试行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经过一年的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于2002年将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小规模试点扩大到湖南、福建、河北等省,并将湖北省的小规模试点扩大到全省范围。通过这些试点,为逐步推进和规范预算的绩效考评,摸索了一些经验,取得了初步成效。这为我们高校树立“重产出、讲绩效”的管理理念,构建完善的、适用的预算考评体系,营造了有利的环境。

  (二)随着高校管理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的铁饭碗在某种程度上被打破,各类高校之间在资金、人才、学科建设等各方面,尤其是生源上,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绩效评价提可强化高校自身的竞争优势。高校具有人才和知识的优势,高校内部组织及其成员本身具有充足的知识、很强的学习成长能力和发展动力。可见高等院校是不缺乏绩效考核能力的。这为我们高校构建完善的、适用的预算考评体系,提供了内在动力。

  三、目前高校预算绩效考评中存在的问题

  从实践来看,随着我国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逐步推进,高校预算绩效考评中存在着一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预算绩效考评缺乏重视程度。长期以来,高校虽已引入预算绩效考评机制,但涉及面有限,对预算绩效考评缺乏足够的重视。高校内部各职能部门预算绩效考核意识淡薄,认为预算绩效考评只是属于财务部门的事。各部门为了各自的私利盲目地、尽可能多得资金,有多少花多少,没有长期的统筹规划,更谈不上预算绩效考评。校领导及财务部门将资金在各部门之间相互调剂,不重视资金使用效率及回报率,误认为预算绩效考评只是走过场,并没有认识到他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2.缺乏科学完善的预算绩效考评机制。预算绩效评价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课题,涉及面广。实际操作中由于高校面临的利益相关者及支出分类均众多,这种复杂性和差异性,增加了高校建立和实施预算绩效考评的难度,使得现有的高校预算绩效考评只是流于形式,要想改变这种“考评不考评一个样、考评结果好坏一个样”的尴尬处境,高校的预算绩效考评体系在考评对象的选择、绩效目标的确定、考评内容的范围以及考评职责权限等方面统一标准、增强可操作性。

  3.预算绩效考评结果的缺乏实际运用。实施预算绩效考评的目的就是将绩效考评结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提高高校的用钱效益,优化资源的配置。从当前实施情况来看,预算绩效考评工作体系不健全,缺乏法律规范,侧重于事后评价,考评结果仅仅停留在反映情况、找出问题等方面,一般只是作为借鉴或参考,不能真正运用到绩效目标制定、预算编制上来。不仅使预算绩效考评工作流于形式,而且影响了考评工作的权威性,制约着预算绩效考评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高校预算绩效考评体系的构建

  1.加强高校预算绩效体系建设的认识。高校预算绩效评价贯穿于资金分配、使用的全过程,能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利于全面提升高校的预算资金运行质量。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三个管理环节构成了严谨、完整、连续的预算管理体系,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为这三个管理环节提供信息支持和操作平台。预算绩效评价为预算的编制及执行指引方向。构建预算绩效考评体系,首先应提高思想上的认知程度,并将这种重视态度落实到行动上来。高校及其各部门,对预算绩效考评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要将绩效考评工作纳入本单位主要工作,在本校推行实施预算绩效考评,制定考评管理办法,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2.建立健全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因素众多,有办学规模、办学层次、隶属关系、管理水平、资金来源、会计制度、预算管理、预决算口径等。高校不以盈利为目的,他的资金投入很难像企业那样用成本、利润、产出等指标来进行评估。因此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重、难点是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这一系统应由财政和高校共同建立,借鉴企业的考核和评价体系,以绩效评价为目标,建立适合自身的平衡计分卡评价体系和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全面的、动态的分析研究,全面揭示高校财务运行状况。

  首先建立业务绩效预算指标、财务绩效预算指标、社会绩效预算指标三大评价层次,并在这些层次中根据评价目的和重点,设计规范统一的共性指标体系。增强高校的绩效考评结果的横向、纵向的可比性。

  其次在共性的基础上针对各自学校的具体情况和特征,将本单位绩效目标从数量、质量、成本等方面进行分解、细化。确定适用的具有针对性的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在运用时可加入指标权重来体现各部门的差异性。使指标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更强,以取得更真实的反馈信息。

  3.进一步加强高校绩效考评结果的实际运用。首先,将考评结果与预算编制、执行相对接,将考评结果作为校内部门申请以后年度拨款、编制下年预算的重要依据。根据各部门所做业绩大小予以支持与削减,优化本部门以后年度的资源配置;其次,建议高校对预算绩效考评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并制定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完善管理制度,从而提高学校的预算管理。第三,将高校绩效考评结果向公众公开制度和内部通报制度,从而引导全体职工及社会公众了解本单位的预算制度和支出方向,逐步提高高校的预算管理透明度。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