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发布时间:2013-10-15 点击数:1526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近几年,在各项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推动下,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与执行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人就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执行中发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存在的问题  1.部门预算编制方法不够科学,预算执行不够严肃  为保障 ...
近几年,在各项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推动下,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与执行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人就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执行中发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存在的问题

  1.部门预算编制方法不够科学,预算执行不够严肃

  为保障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就应当改变过去“基数加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实行“零基预算”和“综合预算”。即由部门统筹预算,根据下一年度部门事业发展的实际资金需求,统一编制、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各部门和单位预算内、外资金和其他收支,编制年度收支预算。

  但在实际中的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由于财务部门与实际执行部门存在信息不对称以及沟通障碍等原因,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沟通不足,编制预算之前财务部门也缺乏相关部门事业发展的大量基础数据,因此在实际编制预算过程中对下一年度部门事业发展需求的考虑不够深入。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人员在编制预算时多的是参照过去的预算决算数据,不仅使预算编制变成了纸上谈兵,更使预算编制回到了“基数加增长”的传统老路。其结果就是预算缺乏科学性,收支编报不全面,预算不能够很好地反映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收支。预算与实际支出的不一致不仅仅是严重削弱了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严肃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预算约束的刚性。

  2.经费使用偏离预算

  根据部门预算的要求,年度预算一经批准下达后,无特殊情况发生.是不能随意调整和超预算拨款的。但实行部门预算以来.一些单位没有完全按财务制度的要求,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加强支出管理,严格控制支出,仍按照以往的经验管理和使用预算资金,在实行支出项目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造成预算编制和执行“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在公用支出中列支人员支出,或者在人员支出中列支人员支出,将专项资金挪用为经常性支出等现象尤为突出。部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严重降低了部门预算的严肃性。

  3.预算资金使用效率低

  财政加大预算资金进度的监控,对事业单位预算资金要求按月份均衡使用,并作为预算管理工作考评的指标之一,但是由于各单位业务特点、项目性质均存在差异性,单位与单位之间、项目与项目在资金使用需求上不是完全相同的,但财政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预算资金的使用,进度是均衡了,由此产生了为了进度而花钱的现象,资金的使用脱离了单位、项目的实际需求,且由于资金在短期内被拨付使用,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无法得到有效监管和保障,导致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4.部门预算编制的时间设定不科学

  我国部门预算制度的时间一般为1月1日到12月31日,但是中央和地方的预算草案一般在召开人大会议时进行审批,即每年的3月左右,最终确定下来的审批结果一般要到4月以后。而且每年的预算都是按照预算审批结果的数额,即拨付控制数进行拨付,这就造成了之前的4个月起不到实质作用,只有之后的8个月按照预算实现,一个预算年度两种不同月份的分配出现不合理情况。

  二、改进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措施及建议

  1.统一思想,高度重视部门预算编制工作

  在预算实施过程中,部门预算编制是最关键的环节,它保障了部门下一年度各项工作正常开展所需要的资金。因此,部门预算的编制工作应当是整个部门的首件大事。单位领导应制定编制预算的原则与指导思想,并亲自监督其执行。同时,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加强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积极听取业务部门对下年度事业发展的需求以及既往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保障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在预算执行方面,必须加强预算执行规范建设,要求严格按照预算来执行。同时还要加强对相关法律及财政改革政策的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各预算单位的法制意识和预算意识,根据自身的经济业务特点,制定相应的支出控制措施,坚持保证重点支出需要,从严从紧编制各项支出预算。

  2.加强预算编制基础工作

  预算编制不仅是预算管理的起点,更是预算管理的重中之重。为了保证预算的真实性,事业单位必须首先掌握真实的财务基础数据。这就要求对单位所拥有的资产、资源状况进行一次彻查。同时还要认真测算各支出项目的支出范围、开支标准,参考近年来的财务收支状况及预算执行情况,依据单位工作职能的实际,由每个部门根据各自的年度工作安排,编制出相应的“小预算”。然后由主要单位领导逐一审核论证后,最后由财务部门汇总编制成单位的“大预算”,保证单位预算收支的完整性、精准性和前瞻性。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加强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间的协调,充分发挥业务主管部门专业优势,提高预算编制管理水平,通过完善协调机制,明确行业发展重点,优化预算编制和执行。

  完善协调的主要形式有:共同编制事业预算,共同编制项目预算,实行项目预算内部或外部专家评审,项目实施方案的共同审查,项目预算执行的共同监督,预算项目验收和绩效考评工作的共同组织等。通过完善协调,有利于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部门预算工作水平的提高。

  3.切实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夯实预算执行基础

  加强部门预算编制的管理,增强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准确性。严格执行《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从预算编制的“源头”抓起,推进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基本支出费用主要用于维持单位正常运转费用开支,在相同或相近物价水平下,各部门基本维持费用应该具有相同的标准。同时还应当建立部门基本维持费用与物价水平的联动机制,使编制部门基本费用预算时有合理的标准,将来进行财务监督时也有明确的依据。进一步推进基本支出预算编制实行定员定额管理,项目支出预算实行项目库管理,推进项目支出预算滚动管理。细化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编制,提高部门预算编制水平。

  4.加强预算执行中内控制度的管理,推进绩效考评制度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事业单位实现有效运行,保障单位资产安全、防范财务风险的必须措施。各事业单位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还应当经常检查内部控制制度运行,确保其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会计核算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对预算资金实际使用情况必须实施预算执行的绩效考评。根据绩效考评的结果,对严格依照预算执行的单位给予表彰,对预算与实际执行差异较大的单位要提出整改。绩效考评的实施能更有力地保障预算的切实执行,确保预算资金使用效率。

  5.加强部门预算执行,强化决算管理

  加强决算管理,进一步加大决算审核力度。通过加强决算审核才能够保障决算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对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分别核算,对项目严格按照预算内容单独核算。必须确保决算能全部反映预算执行情况。

  同时还应当强化决算的效力,向各预算单位明确决算结果将作为编制下一年度部门预算重要依据和参考。在这种情况下,预算单位明白更有动力保障预算与实际执行的一致性。

  6.改公历制为跨年制,衔接预算编制时间与相关制度

  为给预算编制以充分的时间,可以考虑将年度预算编制提前半年至一年。同时,为了保证上级预算有足够的汇编时间,带有审查预算议程的下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应当提前召开。

  7.强化预算监督检查

  首先,各预算单位要完善内部约束和激励机制,将预算支出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职工,并通过绩效考评制度与工作业绩考核挂钩。其次,还应当完善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制度,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要密切关注支出执行进度情况,对支出按照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分类别、分性质,依据单位业务特点抓好进度管理工作。对常规性基本支出可以按照月份均衡考核,对项目经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尤其是要加大对重点单位、重点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针对项目特点采取相应的考核标准,及时发现问题并查找原因,以不断完善预算支出执行管理,增强预算单位的责任感,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政与审计部门应对事业单位内部财务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其财务收支、预算执行等情况,及时发现和反馈存在的问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加大对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的研究对于我国预算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长远意义。部门预算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当前,我国正处于预算管理改革的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开展综合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管的全方位的改革。立足于我国预算管理的现状,借鉴别国成功经验,丰富我国部门预算的管理理念,循序渐进,不断推进我国预算管理事业的发展和完善。


责任编辑:

  • 标签: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