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运用财会手段防控信用担保风险的探讨[2]
发布时间:2013-03-14 点击数:3638  正文:【 放大 】【 缩小
简介: 信用担保风险是指信用担保机构在担保业务运作过程中,由于外部和内部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强化和规范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担保风险,是担保机构控制和减少担保损失、提高运营效率的重要前提。笔者就如何运用财会手段控制来自被担保企业的风险作简要分析和 ...

    (一)财务指标分析

    就是以财务报表分析为基础,对比企业历史同期情况和同行业情况,对企业有关财务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主要是通过查看总资产、有形净资产等情况,判断企业实力。通过计算所有者权益资产比率、流动资产比率等,判断企业资产结构和质量。通过核算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判断企业经营效率。通过计算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利润率,判断企业盈利能力。通过计算分析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利息获取倍数等,判断企业偿债能力。通过判断总资产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等,判断企业成长性。上述指标相对越高,表示风险越小,否则风险越大。

    (二)现金流量分析

    要以企业基本账户和其他账户以及有关用于业务结算的信用卡汇总数据为基础,分别计算分析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对生产经营形势的影响。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占经营活动收到的现金总额的比重越大,说明主业突出,营销状况良好。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占购进商品接受劳务付出的现金比率越大,说明销售利润较大,货款回笼良好。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同比增长率越高,说明成长性越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分别占现金总流入和总流出总额比重越大,说明生产经营正常。吸收权益性资本收到的现金占筹资活动现金总流入的比重越大,说明企业实力增强,财务风险小。

    三、强化财务监管,实行保后跟踪预警

    担保企业的保后跟踪和管理开始于企业取得银行借款之后,直至担保机构解除保证责任。通过实施和强化财务监管手段,可以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严格防范担保风险。一旦发现企业出现风险先兆,可以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帮助企业化解风险,把担保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内。

    (一)实施常规监管

    担保机构可采用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相结合、查账与查库相结合、检查与分析相结合以及与贷款银行协同监管等办法,通过收集企业财会月报、年报和财务分析等资料,在一定时间内对企业贷款使用情况、资金流向、贷款前后财务状况变化以及到期还款资金的筹备等进行保后跟踪监管,并在实施监管后形成书面报告材料,同时将企业是否积极配合担保机构的保后监管工作纳入其企业信用记录档案。

    (二)借用外力监管

    是指担保机构通过聘请有专业资质的资产管理机构对生产经营比较稳定但又缺乏可办理资产抵押登记的资产的企业进行监管,主要是对存货的管理。就是根据企业担保贷款数额,以确保相应的存货最低限额为目标,对企业原材料、库存商品、发出商品以及其他主要存货的采购、领用、库存进行全过程管理、记录数量和价格信息以及市场行情,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处理,确保存货安全。

    (三)派驻财务总监

    主要是担保机构向被担保企业直接派驻财务总监对反担保资产不足的贸易和产品制造类企业进行现场管理。财会总监组织领导企业的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资金管理、存货控制和审计监督等方面工作,可以介入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原材料出入库、产品生产、成本核算、存货清查、产品销售、货款回笼以及利润分配等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监督并确保担保贷款资金安全使用,并且在出现经营不善、财务状况恶化等现象时,或者担保机构认为可能出现担保风险时,担保机构有权从企业账户中划款直接用于偿付银行借款本金和利息。

Total:212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么?点我刷新认证码 用户名